一、現場操作規范
開機準備
檢查電池電量,確保充足以避免測量中斷或數據偏差。
根據待測粉塵類型選擇適配傳感器和探頭,例如金屬粉塵需防靜電傳感器,有機粉塵需耐腐蝕探頭。
開啟電源后,預熱儀器5-10分鐘至穩定狀態,避免低溫或潮濕環境干擾。
測量設置
設置采樣時間(通常3-5分鐘)和頻率(根據粉塵濃度動態調整,高濃度環境縮短間隔)。
選擇測量位置時避開風口、通風口或人員頻繁走動區域,采樣高度距地面1.5-2米,以反映人體呼吸高度濃度。
啟動測量后保持儀器穩定,避免振動或強磁場干擾,待讀數穩定(通常1-2分鐘)后記錄數據。
數據管理
實時記錄測量值,包括時間、地點和濃度(mg/m³)。
利用儀器數據存儲功能備份歷史記錄,便于后續分析趨勢或對比整改效果。
二、校準流程
校準前檢查
確認校準氣體(如標準粉塵源)在有效期內且濃度準確。
檢查儀器外觀無破損,傳感器和光學系統清潔無污物。
校準步驟
進入校準模式,設置目標濃度參數。
將儀器置于恒溫恒濕的校準環境中,引入標準粉塵源至校準點濃度。
按儀器提示完成校準,記錄結果并生成報告,偏差超過±5%需重新校準。
校準周期
使用前、更換傳感器后或每3個月進行一次全面校準。
高濕度或腐蝕性環境使用后需縮短校準間隔至1個月。
三、維護指南
日常清潔
每次使用后用干燥軟布擦拭儀器表面,傳感器部分用50%酒精溶液輕拭,避免液體滲入。
光學窗口污染時,用蒸餾水蘸濕棉簽單向擦拭,嚴禁使用含油溶劑。
定期保養
每季度檢查空氣過濾器,堵塞時用清水沖洗或更換,確保進氣暢通。
長期存放時取出電池,置于干燥陰涼處,避免陽光直射或高溫(>40℃)。
故障處理
顯示異常時重啟儀器,若仍無法解決,檢查傳感器連接或聯系廠家維修。
測量數值偏差大時,先校準儀器,若問題持續,需更換老化傳感器。